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
在柏林,我學習到不一樣的人生觀。


在柏林,我學習到不一樣的人生觀。

文章有點長,請耐心看完,只是單純分享並沒有代表任何立場,有說的不對請包涵



1) 柏林-曾經在我心中又醜又窮的城市。

來到柏林好幾次,第一次是十四年前的校外教學,待的時間不長,當時覺得比起慕尼黑,沒有歐洲的貴族氣息,比起法蘭克福,也沒有氣派的摩天大樓,有點雜亂的街道,牆上的塗鴉,當時對柏林只有窮跟醜而已,不像是一個歐洲老大哥德國的首都應該要有的樣子。

2) 為什麼他們愛上柏林的生活?

這兩年,有機會在柏林待比較長的時間,也因為工作認識了在柏林的台灣人,這次光兩周的時間,我認識在柏林長住的台灣人就有二十位,每一個人都有來到柏林的原因,但更有愛上柏林生活的理由。

有位在台灣做廣告的姊姊,她來到柏林約三年,在快三十五歲的年紀決定放棄台北的一切到柏林念MBA,畢業後為了找工作也花了很大的心力,現在在柏林工作並長住,未來計畫申請永居,她說她曾經在台北最大的廣告公司工作,廣告業每天加班到沒日沒夜,雖然身上穿的是名牌,開的是名車,但她不開心,因為在這個行業,要生存,你必須偽裝自己

我問他為什麼喜歡柏林? 她說的很簡單,因為生活可以很簡單,自在,一開始我不能體會她說的,但這陣子我越來越能理解。

3) 看似光鮮亮麗卻原地打轉的台北生活

最近看了王文華的作品,白天紐約黑夜巴黎,在描述美國跟歐洲生活方式的不同,裡面有句話很好,紐約有鈔票,巴黎有蛋糕,紐約人忙到胃潰瘍,巴黎人又吃了罐鵝肝醬。台灣一向是追隨著美國的資本主義,回想起來畢業了業就被這樣的生活環境喘不過氣,朋友之間一開始比學歷,有沒有在國外讀過書,畢了業比待的公司,能進入外商,像google或是Intel這樣的美商就是人生勝利的入場卷,交友或找伴侶都是張免死金牌,記得之前我參加過交換名片的活動,看到在外商工作的人充滿自信地把名片遞上,手拿高腳杯嘴裡要多加點英文, you know 如果中文說的不清楚,更好,可以看到對方露出羨慕跟崇拜的眼神。

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更努力,戴上更厚的面具去迎合這樣的社會,沒辦法,就是這麼現實,那張名片就是那麼重要,有個台灣的男生朋友說,他被女友拋棄了,原因是他沒有房也沒車,後來前女友嫁給了富二代,他一臉無奈說,沒辦法我天生沒含金湯匙,但他不恨她,因為他知道在台灣如果沒有房子或家裡沒房子留給你們,要結婚真的很難。

這時我們可以靜下思考想想,為了追求在外商的光環,犧牲了健康跟生活,是否值得? 一個美國朋友,在美商公司工作,領高薪,公司也配了一間市中心的豪宅,有次到他家作客,看到那陽台擺了個桌子跟椅子,我說你應該早上在這喝杯咖啡欣賞台北市美景,他回答,我從沒走出去過,早上都是跟美國電話開會,沒有那種閒情逸致,我打開窗,看著那積了灰的陽台覺得可惜。但為了公司拚了大半輩子,公司除了給退休金,那張名片就永遠失效,又有誰曾經記得你呢?

4) 柏林-德國與多元文化的融合~做自己, 簡單,樸實,Ich bin Berliner

在柏林第一天我穿上高跟鞋,看似新潮的打扮,過了三天,我發現我非常不融入柏林,我換上羽絨外套,穿上牛仔褲,布鞋, 因為在這裡,輕鬆自在的打扮就可以很時尚,柏林也很多看似奇裝異服但大家都不會投以異樣眼光,也因為這樣柏林是藝術文化的城市,許多藝術家設計師都愛這裡。

喜歡聽什麼音樂就可到柏林的BAR點一杯5歐的紅酒,坐著聽音樂都開心,還記得我上個月在柏林的酒吧和朋友坐在沙發聊天,我們兩個台灣女生,四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,有當地柏林人,有北歐,義大利跟西班牙的人,在這裡你可以不要說德文,這裡不管你來自哪個國家,出生在哪個家庭,做什麼樣的工作都可自在的過生活。

卸下那面具覺得很自在,這裡不用為誰戴任何面具,就是做你自己。

寫了那麼多並不是說台北不好柏林最好,而是每天為了名利喘不過氣的你是否應該學學柏林人,慢下腳步,卸下面具做一天的自己,就像前美國總統說的, Ich b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。

推薦文章,白天紐約黑夜巴黎

http://www.erva.nl/connection/read3.htm


圖是在柏林觀光客路人拍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